白蚁防治技术

小罗
2023-03-06

白蚁防治技术

白蚁预防技术

1. 监测控制系统

常见的有地上型监测控制系统和地下型监测控制系统二类。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是一种以“监测诱集—杀灭控制—监测”的循环作用方式,有效控制白蚁危害,实现对目标区域持续保护的治理方法。由于监测控制技术在不断地对白蚁进行监测和灭杀处理,因此可在较长时间内控制一个区域内的白蚁危害。同时,由于只有在监控装置内发现一定数量的白蚁后,才进行灭杀处理,因此可大量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

地上型白蚁监测控制技术:(1)监测诱集:即在白蚁活动区域或潜在的活动区域安装监控装置,对白蚁进行监测诱集;(2)杀灭控制:白蚁取食饵站中的饵剂或接触喷粉,在饵站中带有药剂的白蚁将药剂有效成分带回蚁巢,在蚁巢内它们通过营养交换和相互的舐吮等行为将药物在群体内互相传递,最终杀灭整个巢群。(3)继续监测诱集:待监测到的白蚁群体被消灭后,重新在监控装置中放入监测诱集材料对白蚁活动进行监测。

地下型白蚁监测控制技术:(1)监测诱集:即在白蚁活动区域或潜在的活动区域安装监控装置,对白蚁进行监测诱集;(2)杀灭控制:一旦监测到白蚁,投放带有药剂的饵剂或采用喷粉方式,白蚁取食饵站中的饵剂或接触喷粉,在饵站中带有药剂的白蚁将药剂有效成分带回蚁巢,在蚁巢内它们通过营养交换和相互的舐吮等行为传递药效给群体内的其他个体,从而达到杀灭整个巢群的效果。(3)继续监测诱集:待监测到的白蚁群体被消灭后,重新在监控装置中放入监测诱集材料对白蚁活动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蚁情有效控制。

2.化学屏障

主要针对建筑物或者土壤内嵌的构筑物,在周围土壤、室外散水、室内地坪、内外墙体、门窗洞、管线孔口等部位进行白蚁预防药剂的处理,使保护对象本身或周围形成一道含有预防性质的药物屏障,以阻止白蚁危害发生的一种方法。

3.物理屏障

利用砂粒、金属网(套)、PVC护板等材料,对保护对象周围形成和外部环境隔绝的一道屏障,从而阻止白蚁对保护对象危害的一种方法。物理预防技术对比化学预防技术环保,但成本高昂。

4. 其他技术

除了上述方法以外,白蚁预防中还运用一些辅助的方法,包括房屋建筑防蚁设计、木构件处理、采用抗白蚁材料等措施。从房屋设计方面预防白蚁,主要从通风、透气、防潮方面着手,避免房屋基础底下积水,防止屋面积水,减少地下室或低层使用木构件等。

木构件处理主要指化学药物的喷洒或涂刷处理,形成药物保护层来驱避白蚁的蛀食,该方法须在木构件加工成型后、涂刷防腐剂或油漆等饰面物之前进行。另外也包括干燥处理降低湿度来减少白蚁侵袭的可能等。

白蚁对不同木材的喜食程度不一。一般来说,木材硬度和密度越大抗蚁性越好。另外,一些树种的木材细胞中的内含物可能对白蚁具有一定的驱避、毒害或拒食作用。有研究报道,我国常见的强抗蚁木材有子京、荔枝、青皮、柚木、枣等。

白蚁灭治技术

1. 饵剂诱杀

利用白蚁对食物趋向性的特点,通过提供给蚁群含有药物的毒饵,蚁群取食毒饵后使药物在蚁群内传播,从而达到杀灭整巢白蚁的灭治方法。

2. 粉剂灭杀

一般使用的药剂是慢性胃毒剂,直接将药粉喷到白蚁的个体体表上,通过白蚁相互间的交哺、清洁等行为传递,可以达到整个群体的白蚁中毒死亡。该方法大多用在灭治乳白蚁属、散白蚁属和土白蚁属的种类上,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施药的方法、季节、部位、药量及效果的检查。

3. 药液喷洒

通过对需要防治的部位全面喷洒,使药物滞留在白蚁活动区域的环境中,当白蚁再次活动或危害时,由于接触到或吸收到药物时,会导致死亡或驱避转移。在操作时一定要全面喷洒,不能遗留,以免影响白蚁灭治效果。

4. 生物防治

利用白蚁的寄生物、捕食者或者病原性微生物等控制白蚁种群的一类方法。以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铜绿假单孢杆菌、粘质沙雷氏菌防治白蚁。

5. 物理防止

利用高温、冷冻、微波、电击、光等物理因素对白蚁进行灭治的方法。


阅读2372
分享
写评论...